課程描述INTRODUCTION
日程(cheng)安排SCHEDULE
課程大(da)綱Syllabus
焊接結構件培訓
課程簡介:
本(ben)課程從(cong)焊(han)接結構件的設計開始,到(dao)工藝的策(ce)劃與(yu)評定、過程的控(kong)制(zhi)與(yu)產品的檢測方(fang)面展開焊(han)接知識的講解。基于客戶(hu)提出的需求(qiu),同(tong)時又具有知識的完整(zheng)性和(he)系統性。
課程受眾:
設(she)計研發人(ren)員、工(gong)藝(yi)人(ren)員、質(zhi)量控制人(ren)員、SQE等。
課程大綱
第一部分:焊接結構的設計(課時:7個小時)
1. 焊接結構設計分析
1.1 焊接的基本原理及焊接接頭區別于一般機械構件的特點 ;
1.2 如何從設計端來優化焊接結構的力學條件,避免焊接結構的失效?
1.3 焊接殘余應力和焊接殘余變形的影響因素,如何從設計端來減小?
1.4 考慮焊接操作空間時的設計要點 — 考慮設備、焊接位置、焊接順序等;
1.5 典型的接頭型式和坡口型式設計 — 設計準則與典型案例;
2. 焊縫強度分析計算方法
2.1 焊接接頭中的應力分布
2.2 焊縫強度需用應力說明
2.3 焊接接頭的強度計算與校核 — 相關因素、方法、權威標準/資料推薦
2.3.1 靜載強度的計算與校核
2.3.2 疲勞強度的計算與校核
2.4 焊縫強度計算案例
2.5 焊接結構的脆性斷裂分析
3. 異種金屬材料的焊接
3.1 金相知識
3.2 異種材料焊接的特點
3.3 強度計算/校核
3.4 填充材料的選擇
4. 焊縫標注要求
4.1 焊縫/接頭的形式及其標注方法(相關標注標準介紹)
4.2 焊縫結構圖示案例說明
5. 焊接結構設計的焊接可行性分析
5.1 結構件設計的可焊接性評審 (DFM)
5.2 如(ru)何(he)合理布置焊縫
第二部分 焊接工藝設計(課時:10個小時)
注:以客戶實際所擁有的具體焊接工藝方法來展開以下內容的講解。
1、 焊接方法概覽與選擇 – 考慮的因素與焊接的總體成本
2、 焊接過程典型失效模式和控制方法 (以客戶所擁有的實際焊接方法和被焊母材為主講解)
2.1 焊接缺陷產生機原因、機理、預防及控制方法
2.2 焊接殘余變形的產生原因、機理、預防、測量及矯正方法
2.3 焊接殘余應力的產生原因、機理、預防及測量方法
3、 焊接方法的選擇 – 考慮的因素與焊接的總體成本
4、 焊接工藝的制定依據
4.1 識別工藝特性
4.2 制定工藝步驟與參數
4.3 評定工藝
4.4 優化工藝
5、 母材的準備(對組裝前各零件的要求與控制方法 — 幾何尺寸、表面質量/處理、潔凈度等)
6、 焊件組裝(精度的要求與控制、定位/夾緊等)
7、 焊接預熱的要求
8、 焊接工藝參數的影響、確定原則與方法
9、 填充材料及氣體的選擇原則與要求(成份、規格)
10、 焊接設備的選擇依據
11、 電特性的選擇
12、 施焊過程中的要求(焊接順序、角度、擺動等)
13、 焊后的相關要求
14、 焊接工藝評定介紹(類型、方法、替代、檢測要求,相關標準推薦)
15、 焊接工藝的優化
16、 案(an)例分享(包(bao)括:流程圖、PFMEA、控制計劃、WPS)
第三部分 焊接過程控制(課時:2個小時)
注:以客戶實際所擁有的具體焊接工藝方法來展開以下內容的講解。
1、 焊接操作人員管理(焊工資質識別、培訓、認證與管理 — 推薦相關行業參考標準)
2、 焊接設備和工裝的管理方法
3、 易損件的管理與控制
4、 焊接參數的設置方法
5、 工藝參數的控制方法與頻率選擇 — 不同可靠性級別的控制方法與控制頻率推
6、 焊絲、氣體的管理與控制
7、 焊接過程的首件確認
8、 焊接制造過(guo)程的審核(he)要(yao)點(圍繞人(ren)、機、料、法、環、測過(guo)程要(yao)素(su)進行)
第四部分 焊接產品的檢測(課時:2個小時)
注:以客戶實際所擁有的具體焊接工藝方法來展開以下內容的講解。
1、 焊縫尺寸的檢測與控制依據和方法
2、 焊縫表面質量的檢測與控制依據和方法(VT)
3、 無損探傷方法簡介與相關標準推薦(RT/CT/UT/MT/PT)
4、 破壞性檢測方法與相關標準推薦
1) 橫截面剖切檢查(宏觀金相)
2) 力學性能檢測
3) 耐蝕性檢測
4) 顯微金相檢(jian)測
焊接結構件培訓
轉載://citymember.cn/gkk_detail/285504.html
已開課時間(jian)Have start time
專業技術內訓
- 分布式操作系統技術培訓 劉暉
- 儲能技術實戰應用 鄭(zheng)文強
- 區塊鏈技術在食品藥品領域的 劉暉
- 總工實戰技能——第三代核電 鄭文強(qiang)
- 《技術創新:Triz原理與 高偉(
- 《生物特征識別技術》 王明(ming)哲(zhe)
- 技術優化及設計優化手段、圖 楊海軍
- 專利預警與專利導航實務 曾少林
- 壓縮空氣儲能技術及應用實戰 鄭(zheng)文強
- 量子信息技術發展與應用 劉(liu)暉(hui)
- 氫能技術及應用 劉暉
- 《雙管齊下,全面開花》 — 吳建(jian)宏(hong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