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都知道,大學是教書育人的地方。但現在的狀況是,教書大家都知道怎么做,但育人方面卻做的遠遠不夠,甚至是缺失。以至于很多畢業出來的大學生在走入社會時,存在很多為人處世方面的不足。這絕不可以用一句簡單的“缺乏社會經驗”去推脫大學教育應該有的責任。
目前大學里的“心理咨詢”是什么狀況呢?大家應該都不陌生,大部分的“心理咨詢師”就像大夫坐堂一樣每天在等著“患者”上門“瞧病”。而在學生中,大家也是普遍理解“凡是去尋求心理咨詢的人不是抑郁就是有心理疾病”。而對于很多的校領導也是認為“只要我把你的學科教的考試合格了,能拿到畢業證”學校的任務也就完成了。建立個心理咨詢部門至少滿足“上級部門”的要求,至于是否能解決根本問題,要解決怎樣的根本問題幾乎是倆眼一抹黑的。
“心理健康”是一個很寬泛的話題,也絕不是依靠一次兩次的;“心理咨詢”可以解決的問題。
一個“健康的心理”最少是在與人溝通方面的良好方式,看待事物方面的正面態度,遇到問題時的積極精神。而這些“心理上”的習慣思維的培養應該貫穿于學生的整個大學生活,應該離不開各種的潛移默化,言傳身教和耳濡目染。但又有幾個大學做到了這一點?雖說是“健康的心理”,但其在很大程度上也決定了正確“社會價值觀”的培養。我們已經看到了太多的大學生的不幸,大學畢業后的各種“不孝”與“墮落”,看到了很多高學歷低“情商”示例。這些都是由于教育的不完善造成的。
教會學生們“良好的溝通技能”應該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,并由此逐漸深入到看待事物或對待問題的良好心態,培養一種在所有生活學習和工作中的積極向上,善待他人,知恩圖報的社會品德。
進入大學,開始在新的環境中生活和學習,這是一個很好的契機。同學們都會有意無意地仔細觀察自己所在環境,并盡可能地讓自己融入其中。一個和諧美好的環境自然會為這種“融入”提供良好的土壤,否則就會影響這種融入,進而形成“壓力”,而任何的壓力都會通過各種渠道來影響學生們,長期的“隱忍”則會造成身體上的慢性疾病,即時的“發泄”則會是各種“負面情緒”的表現。可以想象,若是有相當一些同學存在這種壓力時,整個校園會是怎樣的一個“糟糕”環境?互相攀比,互相瞧不上,各種的不忿,說話帶刺等等。而這種“負面情緒”極具“傳染性”,是校園的“毒瘤”。
另一方面,學校里的教師們(包括心理咨詢師在內)也有相當多的人長期生活在各種“壓力”之下,而這種狀況則是很少有人問津和關心。“根”上的不健全自然會影響到枝梢末節的健康發展。
一個大學就是一個“小社會”,這個有限的環境對于我們建立一個積極向上的,和諧的氛圍減少了很多的難度。一個好的環境總是會讓人心情愉悅,對于新的成員(新生)來說更容易融入其中而不拔。全面的(老師和學生)簡單心理知識的普及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。人們的性格不同,溝通方式也是千差萬別,心理需求也是各種各樣,壓力來源更是各不相同。只有抓住這些基本點,才有可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“心理咨詢”,中醫講究的是治病于無形,預防永遠比治療重要。“心理健康”也是一樣的道理。
希望有(you)關機構能夠從根本上(shang)重(zhong)視大學(xue)生(sheng)的(de)(de)(de)(de)“心理健康(kang)”問題,不要(yao)流(liu)于形式,不要(yao)只注重(zhong)那些(xie)表(biao)面功夫。要(yao)真正從“育人(ren)”的(de)(de)(de)(de)高(gao)度來看(kan)待(dai)這個問題。讓(rang)我們(men)(men)的(de)(de)(de)(de)大學(xue)畢業生(sheng)們(men)(men)不僅僅是專(zhuan)業領域的(de)(de)(de)(de)領頭(tou)人(ren),更要(yao)成為影響(xiang)社(she)會(hui)價值觀(guan)的(de)(de)(de)(de)“生(sheng)力軍”,一批(pi)批(pi)具有(you)良好品德(de)和(he)正確社(she)會(hui)“價值觀(guan)”的(de)(de)(de)(de)高(gao)素質(zhi)人(ren)才走向社(she)會(hui),我們(men)(men)才有(you)希望,才能有(you)更好的(de)(de)(de)(de)未來。
轉載://citymember.cn/zixun_detail/108891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