課程描(miao)述INTRODUCTION
高效溝通方法課程
日(ri)程安排SCHEDULE
課程大綱Syllabus
高效溝通方法課程
【課程背景】
溝通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作用和重要性用多少筆墨描述都不為過,關于溝通的課程和書籍也層出不窮,我們在學習了大量的溝通技巧、工具后,卻發現改善效果乏善可陳。組織中依然存在大量的溝通障礙,使得管理工作效率低下,究其原因,死用或者不用工具占據了很重要的比重。
本課程從價值觀、情緒、腦科學等層面剖析溝通中障礙的原因所在,依據非暴力溝通、教練、克服團隊協作的障礙等相關內容,總結出了個人溝通、輔導式溝通以及群體溝通的方法和工具,幫助個人和團隊從根本上解決溝通問題,同時幫助學員提升領導力。
管理(li)者與員工共建(jian)團隊,而團隊的凝(ning)聚(ju)(ju)力卻(que)并非來自員工。創建(jian)團隊凝(ning)聚(ju)(ju)力更大的責任在于管理(li)者本(ben)身。員工凝(ning)聚(ju)(ju)來自于管理(li)者的有效激勵(li)、共同利益以及制度的公平性,本(ben)課程(cheng)從有效激勵(li)入手,提(ti)供學員正面(mian)、負面(mian)反饋的工具,幫助團隊提(ti)升凝(ning)聚(ju)(ju)力。
【課程收益】
學習溝通的基本原理,了解溝通中真正的障礙;
掌握溝通中堅守目標的方法,避免被情緒困擾;
掌握溝通過程中打造安全氛圍的4步,確保溝通順暢進行;
學習并掌握3F溝通工具、沖突覺察技術、向上報告、向下輔導的方法;
學習并掌握提升團(tuan)隊凝聚(ju)力的手段-激勵,正(zheng)面(mian)反饋塑造行為,負面(mian)反饋增進關系。
【課程特色】
場景化:大量案例分析,覆蓋生活、工作、會議等多處場景;
體驗化:對課程內容做大量體驗練習,對工具及思維方式進行刻意練習;
工(gong)具(ju)(ju)化:提供兩大個體溝通工(gong)具(ju)(ju)、4種溝通準(zhun)備技巧(qiao)、1套向上(shang)匯報工(gong)具(ju)(ju)、克服協作障(zhang)礙的方法。
【課程對象】全體管理者
【課程大綱】
演練(lian):豐(feng)田一頁紙導(dao)入
一、溝通的概念
1、溝通的要素
2、溝通的障礙
討論:實際溝通中的問題
案例分(fen)析:最牛女秘書
二、溝通的原理
演練:打開拳頭的練習
1、溝通的共性
1)尊重和合作
2)為什么合作這么難?
3)不尊重的表現
演練:不尊重表現的小組討論、分享
2、溝通的基本原理
1)自尊與尊重的關系模型
視頻:《一禪小和尚》
案例1:習得性無助實驗
案例2:諂上驕下的案例
案例3:車間改革失敗的案例
2)被尊重的公式
3)溝通的基本原則
三、溝通的方法
1、溝通前的準備
1)堅守溝通目標
視頻:《中國合伙人》
演練1:公交車被踩腳的互動
演練2:小組討論,我們要培養什么樣的員工和孩子。
2)打造安全氛圍
案例1:三腦原理的適用場景
案例2:工作、生活的場景解讀
3)洞悉對方的需求
演練1:列舉行為及需求的練習
2、3F傾聽
1)三層傾聽的表現
演練:小組討論500萬
2)3F傾聽
案例:車間沖突的解決案例
3、工作匯報(向上溝通)
1)及時反饋模型
2)結構化表達
演練:小王的報告
3)報告的時機
4、輔導對話(向下溝通)
1)兩組數據
2)強有力提問
演練:問題變形記
3)GROW模型
4)問題清單
演練:輔導對話
5、溝(gou)通(tong)技巧匯總
四、團隊凝聚
1、團隊凝聚力概述
1)共同利益
2)公平的制度
3)有效激勵
2、欣賞
1)欣賞他人
視頻:泰迪的故事
演練1:欣賞他人的練習
3、高頻正向反饋
1)塑造員工行為模型
案例:張經理減肥成功的案例
2)兩種反饋形式
案例:訓猴、訓海豚
3)塑造行為的正向反饋
4、負面反饋
1)負面反饋的作用
2)負面反饋工具-BIC
演練:負面反饋
5、ORID深度匯談
演(yan)練(lian):ORID對話
五、總結與答疑
高效溝通方法課程
轉載://citymember.cn/gkk_detail/258471.html
已開課時間Have start time
- 梁棟
溝通技巧內訓
- 讀懂客心-客服能力與客戶心 梁藝瀧
- 客服口才-服務表達力提升訓 梁(liang)藝瀧
- 家電門店銷售溝通技巧 郜鎮坤
- 項目經理代際溝通的方法和技 隋(sui)繼(ji)周(zhou)
- 破解超級溝通 夏(xia)國維
- 銷售項目經理的內部溝通與協 隋繼周
- 職業形象與有效溝通 趙(zhao)寧
- 中國式溝通與讀心術 丁(ding)藝欣
- 《新市場開發與客戶溝通》 喻(yu)國慶
- 《瞬間溝通零距離》開創溝通 賈春濤
- 《客戶溝通及接待的技巧》 喻國慶
- 《客戶開發溝通及客情管理》 喻國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