怎么做個高情商的人?
關于情商,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。
在我看來,情商主要包括三個方面:*能力、覺察別人情緒的能力和與人溝通的能力。
*能力,是對自己有清晰的認識;
覺察別人的情緒,是在和別人聊天時,能夠感受到對方的感受,對別人有同理心;
與人溝通的能力,主要是會說話,說讓對方舒服的話。
高情商,讓我(wo)們(men)(men)立足于社會,也讓我(wo)們(men)(men)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。
如何訓練自己的情商呢?
1.要對自己有清晰的認識。
“認識你自己”本是希臘德爾斐神廟門楣上的銘言,后來蘇格拉底把它當作自己的哲學原則的宣言。
可見,一個人要想認清自己,是多么不容易。
認識自己,先要培養自己的覺察能力。
中國有句古話,“靜坐常思己過,閑談莫論人非”,安靜的時候,先想想自己有哪些過錯,凡事不要總是從別人身上找原因。
這句話說起來容易,做起來卻很難。
從自身找原因,就是要給自己做手術,肯定會很疼;但是,如果不從自身下手,只把改變的希望放在外界上,是徒勞無功的。
如何改變自己?
改變的前提是接納。
先要承認“人無完人”;改變的目的不是要壓抑自己、否認自己,而是要勇敢地面對自己的不足,從不足中看到積極的一面,甚至那些不足也曾經像一身舊棉襖,保護我們度過寒冬,接納自己曾經的那些不足之后再去談改變。
這樣的改變,才是心甘情愿的改變;這樣的改變,也是更有效果的改變。
覺察是改變的開始。
下定決心改變之后,就要開始做*了。
一個人真正的強大,是從*開始的。
我從2018年開始學習家庭系統教育的課程到現在,已經堅持寫了將近25萬字的每日一省;每天睡覺之前,反思一下當天發生的事情,哪些是美好的;哪些是需要改進的……
記得當時老師在課堂上要求我們回去之后堅持寫“每日一省”,哪怕寫一句“今天,我很累”這一句話,也要堅持寫下來;老師說,堅持寫每日一省,可以增強神經元細胞之間的鏈接,讓大腦神經網絡更豐富。
一(yi)個人,需要窗戶來(lai)看外(wai)面的(de)(de)世(shi)界,需要鏡子(zi)來(lai)看自己的(de)(de)內心;窗戶看到外(wai)面的(de)(de)明亮(liang),鏡子(zi)看到自身的(de)(de)不(bu)足(zu)。
2.要去體察別人的感受。
情商高的人,一般都會考慮別人的感受,對別人有同理心,而不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。
有些人和別人聊天時,言語中只關心自己,只說自己“如何如何”,絲毫不顧及別人的感受,他只癡迷于自己的“自戀”中,沉迷于別人對他的夸獎中;
還有些人和別人聊天時,容易把別人的故事當成自己說教的“舞臺”,一番大道理,像倒水一樣倒出去,根本就不考慮別人的處境、別人的感受。這樣說出來的道理,除了滿足自己“好為人師”的需求,對別人未必會有幫助。
……
和別人聊天時,要善于察言觀色,而不是一味發表高談闊論。
真正的高情商,是要有同理心。
如何培養同理心呢?
當別人找你傾訴時,先問問對方的想法,設身處地地站在對方的角度想想,再根據情況給對方建議;
遇事多從不同角度思考,從意識層面認識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境遇,對待事情,也有不同的看法和感受之后,我們就不會盲目地給別人不合時宜的建議了。
村上(shang)春(chun)樹說,“世(shi)間許多人需要的(de)其實不是實用的(de)忠告,恰恰是充滿暖意的(de)附和”。
3.學會接住別人說的話。
高情商的人在聊天時,能夠照顧到當下的交流氛圍,接得住別人說的話。
照顧到當下的交流氛圍,當別人都很開心時,我們不能破壞這種開心的氛圍;而當別人都沉浸在悲傷之中時,也不要打破那種悲傷的氛圍。
一個高情商的人,會覺察周圍的交流氛圍,根據不同情況、不同氛圍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。
有一個關于英國作家蕭伯納的故事
蕭伯納與卻斯連頓因為宗教觀及立場的不同,經常有些沖突。
有一天,卻斯連頓在路上遇見蕭伯納,便挖苦骨瘦如柴的蕭伯納說,“你真是丟盡了英國人的臉,外國人看到你這身骨頭,還以為英國正在鬧饑荒呢”;
蕭伯納看了一下體型膘肥的卻斯連頓,淡淡地回答,“沒關系,外國人只要看到你,就知道英國人民鬧饑荒的原因了”。
面對卻斯連頓的不友好,蕭伯納沒有直接責罵,而是采取迂回的方式,通過反語去諷刺對方。
高情商的人,面對無論友好還是不友好的語境,都能夠接得住對方說的話。
《情商》的作者丹尼爾·戈爾曼說,“你說話讓人舒服的程度,決定著你所能抵達的高度”,高情商的人,接得住別人的話,不獻媚、不討好,也不讓對方失了面子。
一個情商高的人,不僅僅在說話上讓人舒服,更是舒服的語言背后那顆能溫暖人的心。
“已(yi)識乾(qian)坤大,猶憐草木青”,真正的(de)高(gao)情(qing)商,是(shi)對人的(de)寬容,更是(shi)對人心懷悲憫。
轉載://citymember.cn/zixun_detail/11164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