課程(cheng)描述(shu)INTRODUCTION
曾國藩領導智慧與藝術
日程安排SCHEDULE
課程大綱(gang)Syllabus
曾國藩領導智慧與藝術
課程背景:
曾(ceng)國(guo)藩被(bei)譽為(wei)三不朽圣人(ren)(ren),毛(mao)澤東曾(ceng)說(shuo),愚于近人(ren)(ren),獨服曾(ceng)文正公。他(ta)的領(ling)導(dao)智(zhi)慧也被(bei)蔣介石(shi)所推崇,借鑒(jian)。作為(wei)從未上過(guo)戰場的書生,帶(dai)領(ling)著一群(qun)士兵以(yi)農民(min)為(wei)主(zhu)(zhu),將領(ling)以(yi)讀書人(ren)(ren)為(wei)主(zhu)(zhu)的部隊,竟能團結一致,屢(lv)敗(bai)屢(lv)戰,攻(gong)破南京(jing)城,擊敗(bai)兵力(li)為(wei)其十倍(bei)的太(tai)平(ping)天國(guo)。在(zai)功成名(ming)就(jiu)之時,卻急流勇(yong)退,主(zhu)(zhu)動裁減湘軍,安撫(fu)部屬,體現了曾(ceng)國(guo)藩高超無比,爐火(huo)純青的領(ling)導(dao)智(zhi)慧。本課程(cheng)探討如何將其管理智(zhi)慧與藝術融會貫(guan)通,指導(dao)篤行管理方(fang)向。
課程收益:
●學習曾國藩的領導格局,有大格局者方可謀大事業。
●學習曾國藩的領導技巧,修煉領導魅力,成就人生圓滿。
●學(xue)習曾國藩領導思維(wei)的變(bian)化之(zhi)道,由儒到法后(hou)至佛道,領悟如何在瞬息萬變(bian)的環境(jing)應時而變(bian),立于(yu)不敗(bai)之(zhi)地。
課程特色:
以史為鑒,講述歷史不限與歷史,與當下社會相合
以企為鏡,用管理國家軍隊的大智慧與企業現狀結合
以人為本 用道術相合,得領導之秘笈,成當下之事業
課程時間:2天,6小時/天
授課對象:企業(ye)中高層領導
課程大綱
第一講:曾國藩其人
引言:了解曾國藩及天平天國的歷史基本信息,以史為鑒,古為今用的意義。
1. 笨人成就圣人之事
2. 一生功(gong)過毀譽參半
第二講: 領導者思維
引言:思維決定理念和行為 。所有的結果都來自于思維方式,如何順勢而變,以不變應萬變。
一、儒家以拙勝巧仕途順利
1. 高考九年方中秀才
2. 三十而立官居二品
二、法家嚴苛酷刑號稱剃頭
1. 治亂世用重典
2. 道不同不相謀
三、佛家忍辱大度化敵為友
1. 遭人羞辱主動講和
2. 審時度勢海闊天空
四、道家功遂身退裁減湘軍
1. 花開八分要求缺
2. 看盡(jin)繁華(hua)不依戀
第三講: 領導者格局
引言:有大格局方成大業。如何學習,開闊,借鑒曾國藩的格局視野。
一、遠見
1. 團練不止保衛桑梓
2. 湘軍欲存廣開財源
3. 奪取南京必攻安慶
二、胸懷
1. 合眾人私成一人公
2. 不計前嫌幫助同僚
3. 多次背叛坦然接受
三、膽識
1. 犯逆龍鱗發正見
2. 身陷絕境(jing)留遺言
第四講:領導者技巧
引言:高超的領導技巧可以團結,鼓勵,發揮下屬的潛力,提升團隊的執行力,創造力。
一、知人善用
1. 文盲能當常勝將軍
2. 國葆國荃一龍一蛇
3. 軍吏文餉分門別類
二、建設文化
1. 救我孔孟傳統文化
2. 白日練軍晚上讀書
3. 神圣儀式榮譽感召
三、以身作則
1. 功不獨居過不推諉
2. 單*匹馬殺入敵營
3. 不論寒暑(shu)堅持(chi)早(zao)課
第五講:領導者修煉
引言:修之于身,其德乃真,修煉好領導魅力,才會有更多下屬自發追隨你。
一、慎獨則心泰
1. 不為圣賢則為禽獸
2. 半日讀書半日靜坐
3. 世間萬事公婆之理
二、主敬則身強
1. 外貌端正神嚴肅
2. 早起節欲少交際
3. 慎言求學不荒廢
三、求仁則人悅
1. 高居其上位勿傲氣
2. 行法布施與財布施
四、習勞則神欽
1. 君子當自強不息
2. 實踐方可(ke)出真知
曾國藩領導智慧與藝術
轉載://citymember.cn/gkk_detail/30729.html
已開課時間Have start time
- 周讓
國學文化內訓
- 《大國之治》上篇 ——從中 任艾軍
- 國學修煉篇-領悟經典提升修 楊智雄
- 從國學經典有效活用中國式親 楊智雄
- 《大國之治》下篇 ——從中 任艾軍(jun)
- 國學經典論語在管理中的運用 楊智雄
- 法家的管理智慧 楊智雄
- 國學修煉篇-領導者的國學修 楊(yang)智雄
- 國學重塑執行力 賈春濤
- 國學與快樂工作 楊智雄
- 活用國學經典會通諸子百家思 楊(yang)智雄
- 易經智慧與識人用人 楊智雄(xiong)
- 國學在心理學的運用 楊(yang)智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