課(ke)程描述INTRODUCTION
日(ri)程安排SCHEDULE
課程大綱Syllabus
金融場景生態圈打造
課程背景:
數字化轉型為零售銀行輕資本運營奠定了理論基礎,數字化技術為零售銀行降低成本、提高利潤創造了條件。
如何提高員工特別是管理干部對數字化轉型的認知?
如何讓經營單位樹立以創利為核心的經營發展策略?
如何(he)讓(rang)經營單位通過(guo)高效運用數(shu)字(zi)(zi)化工具(ju)走上低資本消耗、低成(cheng)本擴張(zhang)的綠色發展道路?成(cheng)為零售銀行數(shu)字(zi)(zi)化轉型實踐過(guo)程中面臨的重要課題。
課程大綱:
第一部分:零售銀行數字化轉型的時代背景
一、傳統銀行的困境
1、客戶結構盤點
1)倒金字塔式的客群老齡化;
2)現有營銷方式難以觸達年輕客戶;
2、營銷方式剖析
1)廳堂營銷
2)電話/短信營銷
3)社區營銷
4)沙龍營銷
3、客戶行為習慣的變遷
1)選擇銀行的方式
2)監管政策的影響
4、經營管理的重構
1)員工培養策略
2)過(guo)程管理重構
二、數字化營銷的實踐成果
1、業績轉化
1)理財銷售;
2)基金銷售;
3)保險銷售;
4)信用卡營銷;
5)AUM綜合提升。
2、數字資產
1)粉絲量
2)閱讀量
3)社群量
三、零售銀行數字化轉型的主要挑戰
1、員工特別是管理人員對數字化轉型的認知度;
2、數字化轉型的必要性和方法手段;
3、如何招聘、培養和保留數字化人才,落實零售營銷條線的數字化轉型;
4、如何通過數字化轉型追尋新(xin)的收入來(lai)源(yuan)、新(xin)的產品和服務,新(xin)的客戶體(ti)驗和新(xin)的價值;
四、數字化轉型的前提:認知轉型
1、戰略層的認知;
2、科技層的認知;
3、業務層的認知(zhi)。
第二部分:零售銀行數字化轉型的解決方案
一、數字化技術基礎設施:
1、賬戶;
2、支付;
3、客戶資產;
4、貸款。
二、傳統模式與數字金融模式的區別:
1、客戶身份識別;
2、風險量化評估;
3、資金流向監控;
4、貸后風險管理(li)。
三、數字化轉型路徑:四個重構
1、重構經營管理
2、重構客戶運營
3、重構業務邏輯
4、重構(gou)展業模式
第三部分:打造零售銀行數字化獲客生態圈
一、場景金融(線上)
(一)線上場景金融生態圈業務邏輯
(二)線上消費金融實際案例
1、京東金融金條資金端項目;
2、福田汽車存量按揭客戶線上信用貸項目;
3、ETCP停車場經營權人經營項目;
(三)線上二類賬戶及線上分期業務實際案例
1、眾信旅游二類賬戶輸出及線上信用卡分期項目;
2、天金所(suo)二類賬戶輸出項目;
二、流量金融(線上)
(一)什么是流量營銷
(二)為什么要做流量營銷
(三)監管政策解讀
1、存款新規的解讀;
2、互聯網存款對客戶的影響;
3、存款新規對銀行的影響;
4、目前的應對方式是否有效;
5、銀行互聯網營銷的出路在哪里。
(四)總行級零售戰略解讀
1、數字化轉型已成為各大銀行總行級戰略共識;
2、數字化轉型=工具30%+運營70%;
3、數字化轉型勝任數字模型;
4、分、支行數字化轉型路徑;
(五)流量營銷與傳統營銷的區別
1、地域范圍:突破周邊2公里的地域限制
2、時間范圍:突破朝九晚五的營業時間限制
3、交互方式:高效的批量交互方式
4、客戶狀態:由被營銷轉為主動咨詢
5、員工狀態:由推銷員轉為專業顧問
6、業績指標:實現自然增長
(六)流量營銷的成果
1、業績轉化;
2、數字資產;
3、閱讀數據;
4、解鎖商圈;
(七)如何從0開始做流量營銷
1、銀行私域流量與其他行業的四大差異:
客群的匹配性;
產品的特殊性;
內容的合規性;
流程的復雜性。
2、自建私域流量的注意事項:
選對平臺;
選對主題;
內容合規;
強化交互;
流程便捷。
3、行業對標分析
銀行同業對標分析:招商銀行
異業對標分析:寶島眼鏡
4、推動步驟
1、定位(人設、內容、客群);
2、流量矩陣建設;
3、專業內容持續輸出;
4、社群運營轉化提升;
5、推動流程。
金融場景生態圈打造
轉載://citymember.cn/gkk_detail/282631.html
已開課(ke)時間Have start time
- 周啟義
戰略規劃內訓
- 推動數字化轉型落地研修班
- 數字化轉型——業務流程數字 葛雷(lei)
- 華為數字化轉型之道-對標華
- 數字化轉型——信息化戰略規 葛雷
- 戰略規劃與驅動變革 吳銘潔(jie)
- 戰略經營與突破創新 吳洪剛
- 《數字化學習轉型實操》 文熠(yi)
- 《精睿行長?商業銀行精細化 馬藝
- 《創新引領下的戰略與執行》 喻國(guo)慶
- 技術變革移動互聯網發展分析 賈春濤
- 數字化轉型與實現路徑 武(wu)建偉
- 企業愿景與經營策略規劃 吳洪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