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為何物?道有何用(yong)?
孫子“兵者(zhe)五事”:道、天、地(di)、將(jiang)、法之”道“篇
孫子(zi)曰:兵者,國之(zhi)大(da)事,死生之(zhi)地(di),存亡之(zhi)道,不可(ke)不察(cha)也。
故經之(zhi)以五事(shi),校之(zhi)以計,而索其(qi)情:一(yi)曰(yue)(yue)(yue)(yue)道,二曰(yue)(yue)(yue)(yue)天(tian),三曰(yue)(yue)(yue)(yue)地,四曰(yue)(yue)(yue)(yue)將,五曰(yue)(yue)(yue)(yue)法。
道(dao)者,令(ling)民于上同意也(ye),可(ke)與之(zhi)死,可(ke)與之(zhi)生(sheng),而不危也(ye);
天者,陰陽(yang)、寒(han)暑、時(shi)制也;
地者,遠近(jin)、險易、廣(guang)狹、死生也;
將者,智、信、仁、勇、嚴也(ye);
法(fa)者,曲制、官道(dao)、主(zhu)用也。
凡此(ci)五者,將莫(mo)不(bu)聞(wen),知之者勝(sheng),不(bu)知者不(bu)勝(sheng)。
國之大(da)事(shi),在(zai)祀與戎。
一個國家要想發(fa)動戰(zhan)爭,就必(bi)須先(xian)籌劃戰(zhan)爭,分析戰(zhan)爭,了解與(yu)戰(zhan)爭有關的各種情況。
那么(me),戰(zhan)爭需要(yao)了解和分析哪些情況(kuang)呢?
換句話說,決(jue)定戰爭勝(sheng)負的因素到底是(shi)什么呢?
孫子明確回答,要發(fa)動戰(zhan)爭,贏得戰(zhan)爭,就必須(xu)了解和分析“道、天(tian)、地、將、法(fa)”五個方(fang)面的(de)情況,即孫子所謂的(de)“兵(bing)者五事”。
什么(me)是“道”
傳(chuan)說(shuo)這(zhe)個世界上存(cun)在著一(yi)(yi)種神奇的(de)東西,它無影無形,卻又(you)無處不在,輕若無物(wu),卻又(you)重如(ru)泰山,如(ru)果能(neng)夠(gou)獲知這(zhe)一(yi)(yi)樣(yang)東西,就能(neng)夠(gou)了解這(zhe)個世界上的(de)所(suo)(suo)有的(de)奧秘(mi),看透萬(wan)物(wu)所(suo)(suo)有偽裝(zhuang),通曉萬(wan)物(wu)所(suo)(suo)有知識,天下萬(wan)物(wu)皆可歸于掌握!
這實在是(shi)一個太大的誘惑,所以幾千年來,它一直吸引(yin)著無數人前仆(pu)后繼(ji)地追尋(xun)。
這個(ge)東西的名字(zi)叫做“道”。
所謂“道(dao)”,是(shi)構成萬(wan)物(wu)并決定萬(wan)物(wu)變化的(de)最本原(yuan)的(de)東(dong)西,是(shi)天(tian)下所有規律的(de)總和,是(shi)世界萬(wan)物(wu)最根本的(de)法則,小(xiao)至“修身”、“齊家”,大(da)至“治國”、“平(ping)天(tian)下”,一切(qie)皆有“道(dao)”。
孫(sun)子(zi)說(shuo),所謂道,“令(ling)民(min)與(yu)上同意也。故可與(yu)之生(sheng),可與(yu)之死,而(er)不危也”。
孫子(zi)的“道(dao)”,是戰(zhan)爭之(zhi)(zhi)道(dao),與政治有關,與經濟(ji)有關,與道(dao)義、民心有關,是治國之(zhi)(zhi)道(dao),治軍之(zhi)(zhi)道(dao),也是競爭之(zhi)(zhi)道(dao)。
“道”就(jiu)是政治(zhi)
克勞(lao)塞維茨說(shuo),戰爭是政治(zhi)的(de)延(yan)續。
馬克思說,經(jing)濟基(ji)礎決定上層(ceng)建筑。
政治和(he)經濟的(de)(de)關系密不可分,戰爭說到底都是經濟利益(yi)的(de)(de)斗爭的(de)(de)最高形(xing)式。
老子說,“道(dao)(dao)法自然(ran)”,只有在順其自然(ran)的(de)和諧意境中,才能(neng)得“道(dao)(dao)”。
什么叫政(zheng)治?孫子說,“令民與(yu)上(shang)同(tong)意也”。
孫子認為,“道”首先與(yu)政(zheng)(zheng)治(zhi)有關,政(zheng)(zheng)治(zhi)就(jiu)是“上下同(tong)意”,強調的(de)(de)(de)(de)是君主的(de)(de)(de)(de)治(zhi)國能力,強調政(zheng)(zheng)府與(yu)人民之間的(de)(de)(de)(de)關系(xi)。要(yao)求統治(zhi)者(zhe)要(yao)營造一種“上下一致”的(de)(de)(de)(de)和(he)諧的(de)(de)(de)(de)政(zheng)(zheng)治(zhi)氛圍,只有上下和(he)諧,社(she)會(hui)安定(ding),才(cai)能保證(zheng)經濟(ji)的(de)(de)(de)(de)發(fa)展,實(shi)力的(de)(de)(de)(de)強大。反之,如(ru)果上下關系(xi)不和(he)諧,社(she)會(hui)就(jiu)會(hui)動蕩,經濟(ji)發(fa)展就(jiu)會(hui)停滯,實(shi)力就(jiu)會(hui)下降。
孫子同時(shi)指出,“修道(dao)而(er)保法”,即搞好(hao)內政、確立法制(zhi)是確保國(guo)富兵(bing)強的*途(tu)徑(jing)。
孫子曰:衢地交合。
對于一個(ge)國(guo)(guo)家來說,“道”除了包含著國(guo)(guo)內民眾(zhong)的擁護之外,還(huan)要與周邊(bian)國(guo)(guo)家搞好政治、外交關系(xi),才能獲得國(guo)(guo)際輿(yu)論和國(guo)(guo)際關系(xi)中的支持。
總之一(yi)句話,所謂政治,就是(shi)把朋友(you)弄(nong)的多多的,把敵人弄(nong)的少少的。
“道”就(jiu)是民(min)心
什么(me)是民(min)心(xin)?就是老百(bai)姓的(de)意(yi)愿、需求、想(xiang)法。
《淮南子·兵略(lve)訓》說:故同利相(xiang)死,同情相(xiang)成,同欲相(xiang)助(zhu)。順道而(er)動,天(tian)(tian)下為(wei)(wei)響;因民而(er)慮,天(tian)(tian)下為(wei)(wei)斗。
“道”反應了民(min)眾(zhong)(zhong)物質方面的需求,也反應了精神方面的追(zhui)求,它是(shi)通過(guo)相(xiang)同的利(li)益、情感(gan)、和(he)理(li)想將民(min)眾(zhong)(zhong)結為相(xiang)死、相(xiang)成、相(xiang)助(zhu)的一(yi)個整體。所以,順道而動,就會(hui)得到(dao)天下(xia)的響(xiang)應,為民(min)眾(zhong)(zhong)而考慮的目(mu)標(biao),必將會(hui)成為廣(guang)大民(min)眾(zhong)(zhong)為之而奮(fen)斗的目(mu)標(biao)。
得民(min)心(xin)(xin)者(zhe)得天下,失(shi)民(min)心(xin)(xin)者(zhe)失(shi)天下,這就是民(min)心(xin)(xin)向背(bei)的結(jie)果。
“道(dao)”就是(shi)道(dao)義
“道(dao)”也(ye)是道(dao)義,屬于道(dao)德倫理(li)的范疇。
韓非(fei)子(zi)說:“道(dao)者,萬物之始,是非(fei)之紀也。”在戰爭中(zhong)(zhong)強調道(dao)德(de)倫理的(de)規范作用,在中(zhong)(zhong)國(guo)戰略思想中(zhong)(zhong)占有非(fei)常突出的(de)地(di)位。
在戰略所遵守的“道”中,孫子特別強調以(yi)民為(wei)本的“仁(ren)”和“義”的分量。
孫子認為,只有從“道(dao)”的方面來(lai)調動民眾的力(li)量(liang),是(shi)最可靠、最長久,具有萬眾一心(xin)、生(sheng)死與共的強大凝聚力(li)。
一個高明的(de)統帥,并不是(shi)依(yi)靠(kao)強制(zhi)的(de)手(shou)段迫使部屬去執行自(zi)己的(de)命令,而(er)是(shi)強調依(yi)靠(kao)部屬自(zi)覺能動(dong)的(de)精神(shen)力量去實現戰略(lve)的(de)目(mu)標。
老子說,弱者(zhe),道之用。
在競爭中,弱者要特別注意(yi)用“道”,這是因為(wei)(wei),“道”能使自己的(de)對抗(kang)活動得到源源不斷的(de)力量(liang)補(bu)充;掌握(wo)了“道”,能充分掌握(wo)力量(liang)對抗(kang)的(de)規(gui)律,通過利(li)用條件(jian)和巧妙的(de)力量(liang)組(zu)合,改變力量(liang)在特定時空中的(de)對比;站在“道”的(de)制高點上,能讓弱者由(you)劣勢(shi)轉為(wei)(wei)優勢(shi),最終戰勝自己的(de)對手。
“道”就是師出有(you)名
戰爭就是有組織地殺人。殺人的(de)理由是什么?
孔子(zi)說(shuo):“名不正則言(yan)不順,言(yan)不順則是不成。”說(shuo)的也是“道”。
戰爭(zheng)之道還強調要師出有名。
不僅(jin)是戰爭(zheng),做其他事情(qing)也一樣(yang),必須(xu)首先考慮“道”。必須(xu)師出(chu)有(you)名。只有(you)這(zhe)樣(yang),你(ni)的(de)目(mu)標才能與社會(hui)(hui)的(de)目(mu)標統一起來,你(ni)的(de)事業才能得(de)(de)到大眾的(de)認可和支持(chi),你(ni)的(de)努(nu)力才會(hui)(hui)獲得(de)(de)成功并得(de)(de)到社會(hui)(hui)的(de)回報(bao)。
就(jiu)經濟領(ling)域而言,一(yi)(yi)個有生(sheng)命力的(de)企業(ye),都是(shi)講自己的(de)目標首先定位(wei)(wei)在社(she)會(hui)效益上,都有一(yi)(yi)份(fen)強烈的(de)社(she)會(hui)責任感(gan)。始終(zhong)將消費者放在第(di)一(yi)(yi)位(wei)(wei)的(de)企業(ye),消費者也(ye)會(hui)將企業(ye)放在第(di)一(yi)(yi)位(wei)(wei)。
去(qu)年發生的(de)日本馬(ma)桶蓋搶購(gou)風潮(chao),我(wo)們暫且(qie)先把狹隘的(de)民(min)族主義放(fang)在一邊,是(shi)否應該反思一下,我(wo)們的(de)產品(pin)與日本的(de)產品(pin)比較一下,到(dao)底差距在哪里?
作為企(qi)業家,只(zhi)有首(shou)先考(kao)慮*的社(she)會效益(yi)(yi),才能(neng)得到(dao)*的經濟(ji)效益(yi)(yi)。許多事實證(zheng)明,靠損(sun)害社(she)會和消費者(zhe)利益(yi)(yi)的企(qi)業,只(zhi)能(neng)得逞一時(shi),最終(zhong)將(jiang)被市(shi)場淘汰。
“道”強調了“人(ren)和”的重要性(xing)
孟子說,天時(shi)不(bu)如地利,地利不(bu)如人和。
戰(zhan)爭是打還是不打,能(neng)贏還是會輸(shu),就看它是否符合(he)“道”的要求。如果符合(he)“道”的要求,順天意(yi)隨民心(xin),君與(yu)民才能(neng)同(tong)(tong)(tong)仇、同(tong)(tong)(tong)心(xin)、同(tong)(tong)(tong)欲(yu)、同(tong)(tong)(tong)意(yi)。同(tong)(tong)(tong)方能(neng)統(tong),統(tong)一(yi)指揮,統(tong)一(yi)行動,使三(san)軍(jun)如使一(yi)人,試問天下誰(shui)能(neng)敵?
“道”強調的是(shi)“人(ren)和”的重(zhong)要性。
“道”是對戰(zhan)爭的(de)一(yi)種(zhong)理性要(yao)求
孫子曰:“主不可怒而興(xing)師,將(jiang)不可慍而致戰(zhan)。”
“道”是孫(sun)子(zi)對戰爭(zheng)的理(li)性(xing)追求,也是對所有(you)競(jing)爭(zheng)行為(wei)的理(li)性(xing)要求。
孫子對(dui)戰爭有(you)著明確而理性的(de)衡量標(biao)準,戰爭不(bu)是為了統治者的(de)一己(ji)之私或一己(ji)好惡,而是為了“惟(wei)民是保,利合于主”。
戰爭首先要(yao)考慮廣大民眾的態度,而這種態度反(fan)應了社(she)會的要(yao)求,反(fan)應了時代(dai)特征,反(fan)應了人類的進步。
無(wu)論(lun)是戰爭行(xing)為或競爭行(xing)為,都有(you)著明確(que)的(de)(de)“道”的(de)(de)要求,有(you)著明確(que)的(de)(de)理性指向。
只有這樣(yang),才能贏得(de)戰(zhan)爭,贏得(de)競爭。
孫子的“戰爭(zheng)之(zhi)道(dao)”
孫子的(de)戰爭(zheng)之道(dao),就是以(yi)“全勝”為(wei)目標(不(bu)戰而屈(qu)人之兵(bing)),以(yi)謀(mou)取有利形勢為(wei)中心(并以(yi)利動),以(yi)“知(zhi)己知(zhi)彼”、“因利制權(quan)”為(wei)方法,以(yi)“道(dao)、天(tian)、地、將、法”為(wei)謀(mou)劃(hua)內容的(de)競爭(zheng)制勝方法論。
被譽為“群經之首,大道(dao)之源”的《易(yi)經》,對“易(yi)”的解釋(shi)有三種,即“變易(yi)”、“不易(yi)”和“簡易(yi)”。
從戰爭的角度來理解,孫子的“戰爭之道(dao)”也同樣(yang)包含這三(san)層(ceng)意(yi)思:
1、“變易”的戰爭之道出其不(bu)(bu)意,攻其不(bu)(bu)備。
孫子曰:“兵者(zhe),詭道也。”
戰爭*不變的法則就是(shi)“變”(以分合為變),其核(he)心就是(shi)“出其不意,攻其不備(bei)”,“致人而不致于(yu)人”。
2、“不易”的戰爭之(zhi)道避實擊虛。
地球(qiu)每天(tian)都(dou)在不(bu)停(ting)地自轉(zhuan),永遠處于變化(hua)之(zhi)中,但有一點不(bu)變,那就是無(wu)論地球(qiu)怎么轉(zhuan)動,都(dou)是圍(wei)繞太陽(yang)在轉(zhuan)。這(zhe)是地球(qiu)“不(bu)易”的真理。
戰爭(zheng)之道也是如此,無論如何變(bian)化莫測(ce),但(dan)強勝弱,眾勝寡,實力永(yong)遠(yuan)是戰爭(zheng)的基礎(先為不可勝,以待敵之可勝)。因此戰爭(zheng)中(zhong)恒常不變(bian)的規律(lv)就是避實擊虛。。
孫子兵法(fa)的(de)所有主張、策(ce)略及方法(fa),眾多變幻莫測的(de)詭道都是為(wei)了(le)謀求(qiu)彼虛(xu)我(wo)實(shi)之勢(shi),最后實(shi)現全勝而展(zhan)開,即在道的(de)前提和(he)框架下,一切能致敵虛(xu)我(wo)實(shi)的(de)手(shou)段皆(jie)可以用(yong),反之則(ze)不(bu)能用(yong)。
3、“簡易”的戰爭之(zhi)道知己知彼(bi),百戰不殆。
老子說,“大(da)道甚夷而人好徑(jing)”。
大道至簡。我們現代(dai)人總喜歡(huan)或習(xi)慣(guan)于用復(fu)雜(za)的(de)思路來琢磨古人,其實(shi)正如老子所言,大道平(ping)坦,而人們偏偏喜歡(huan)旁門左道,從而辜負了圣人之心(xin),只有那些思想單純的(de)人才能(neng)直達實(shi)物的(de)本質(zhi)。
孫(sun)子認為,只(zhi)有充分了解自己,了解敵(di)人,把敵(di)人變成戰場上的透明人,從而可(ke)以隨意(yi)拿捏,而自己不會有任何(he)危險(xian)。
所以,戰爭中(zhong)“簡易”的戰爭之道(dao)就是:知(zhi)己知(zhi)彼,百戰不殆。
如何做到知己(ji)知彼?孫子給(gei)出了明(ming)確的方(fang)法和途徑用間(jian)(jian)(使用間(jian)(jian)諜)。
轉載://citymember.cn/zixun_detail/93565.html